学习指南
当前位置:首页 - 弟子规读书会课程复讲
 
 

《细讲弟子规》第13集课程复讲

翟红艳学长

  
尊敬的学长您好:
     感恩学长一直以来的付出。下面是末学的复讲。
亲所好,力为具,亲所恶,谨为去  从小让孩子养成勤劳的态度,做家事的习惯。
 做家事有哪些好处?
习劳知感恩,懂得感恩。
养成勤劳的态度,做事能力也会一点一滴的积累。
锻炼他的意志力。
他的人际关系会特别好。    孩子勤奋很容易得到长辈的提携跟关怀、爱护。跟平辈相处,假如他很勤奋,对他的人缘也是有直接的影响 。勤劳的习惯、劳动的习惯,对人际关系也是直接相关。很多大学生被学校退学,原因是什么?就是生活自理能力太差,老师跟同学都不愿意跟他住在一起跟他相处。“专业的高材生,生活的低能儿”       孩子为什么会是这种态度? 无规则不成方圆,教育孩子一定要养成好的生活习惯,绝对不能放纵孩子;到他养成习惯,长大了,要扭转都扭转不回来.们知道哪些是好,要尽力去养成,哪些是不好,要尽力去改过;当然从我们做起,进而当孩子的榜样。 “亲所好”,我们也可以把它再延伸开来,当作不只是父母,我们的亲人所希望的,我们做得到也要尽力去做.所有的成功都取代不了家庭的失败 。一定要学习一个能力,叫拒绝的能力。拒绝他人,我们可以拿出两大法宝,这两个法宝拿出来,一般朋友就不会为难你。第一个法宝就是父母、第二个法宝是妻儿 。我们回家探望父母一来是尽孝心,二来也要多体恤父母 ,帮父母做家务。身有伤,贻亲忧,德有伤,贻亲羞 。
     身体不好了,身体受伤了,会让父母非常担心,在生活细节上也要多多关照身体。我父母怎么管我这么多?当然是你很多的行为不能让父母放心。假如你都能够真正好好照顾自己,父母对你放心了,你就能够得到真正的自由。假如你很多事都不会照顾自己,父母反而不提醒你,那不就父母没有尽到他的责任了!你要体谅父母的用心,进而要让自己更懂事,这样才能真正你自由又让父母放心。有个孩子他感冒了,在日记上写了一行字,他说:我感冒了,我很难过,不是因为我感冒难受,而是因为感冒是不孝。《孝经》在“开宗明义章”也给我们一个重要的教诲,一个人的孝道一定是从爱护自己的身体开始落实,所谓“身体发肤,受之父母,不敢毁伤,孝之始也”。德有伤,贻亲羞:当我们的道德有损伤,会让父母蒙羞,会让家人蒙羞,甚至于会让国家民族都蒙羞。我们为人子的人生要诚信、要稳扎稳打,不可好高骛远,造成自己犯下了错误,也连累了自己的父母。假如我们的道德能够不断的提升,用我们的德行去造福社会、造福国家,就能够做到《孝经》说的“立身行道,扬名于后世,以显父母”,这个就是“孝之终也”。  当我们的行为不符合道德,父母蒙羞,家人也蒙羞,甚至于连下一代也有可能蒙羞。  “一夜情”,这不只自己蒙羞,可能连让子女都会抬不起头来,所以我们自己要谨言慎行,不可以自取其辱。要让孩子从小不爱慕虚荣,让孩子要有人生的志向,人生充实,人生道德有提升,就不会犯下“一失足成千古恨”的错误。 亲爱我,孝何难,亲憎我,孝方贤     父母跟我们相处得很好,我们也尽力奉养父母。当然父母也有可能脾气有不好的时候,这时候我们也要能够包容、能够宽恕,因为每个人情绪都会有起伏。人与人相处,我们要记住一个原则,“不管别人对不对,自己一定要做对”。我们中国有很多的圣哲,都能够在“亲憎我”的状况之下,他依然保持他那一分至诚的孝心。也由于这颗至诚的孝心,能够去扭转家庭的气氛,进而家庭和乐。闵损芦衣的故事。人面对事情,绝不能够意气用事,假如都是以怨报怨,结果绝对不圆满。我们要相信“精诚所至,金石为开”,用一颗真诚,用一颗孝心,才能上演人生一出一出的好戏。王祥剖冰的故事。要感动一个人、感化一个人容不容易?不容易!要很有耐心才行。 亲有过,谏使更,怡吾色,柔吾声,谏不入,悦复谏,号泣随,挞无怨      父母有过失,这个“亲”我们也可以再把它意义延伸开来,就是你所有的亲人、朋友有过失,我们都有责任去规劝。这句经文非常精辟,它不只告诉我们劝诫亲人是我们的本分,连方法、态度,甚至于劝诫的时机都帮我们点出来。      规劝一个人应该注意到:第一个是存心,第二个要注意时机,第三要注意态度跟方法,第四还要注意很有耐性       存心:我们劝诫亲友,要先观照到自己的存心,一定是要一颗念念为对方好的心,而不是一种控制:你就是要听我的,不听我的就不行。假如我们是这种控制的态度,一种强势的态度,可能会出现反效果。       时机。什么样的时机规劝人比较好?俗话说,“扬善于公堂,规过于私室”,在称赞别人的优点,称赞别人做的好事,你可以在人群当中讲,因为可以让其它的人“见人善,即思齐”;你给他的肯定,他也会更积极去努力。但是规过,规劝别人的过失应该要私底下,没有其它人的时候。为什么?为什么要没有其它人?因为我们成人最重的是什么?面子!可与言,而不与之言:时机已经到了,你可以劝诫他,但是你却没有劝他,这样“失人”;我们就失职了,失了子女之职,或者失了朋友之职。不可与言,而与之言:时机还没到,你太急躁,就跟他讲了,这样是“失言”;你可能就讲错话了,你的善心可能就行了恶事,就失言。整个五伦关系上都要有这样的本分,父子要劝诫,君臣也要劝诫 。 “谏不入,悦复谏”,这个“悦”字是很有学问的。就是当父母第一次没有接受,要在什么时候再劝?什么时候?高兴的时候。所以这个时候要察言观色,“悦复谏”。 “怡吾色,柔吾声”,这就是态度,我们平心静气;因为你动了气,就会让他也动气,你不动气,他就不容易动气。“悦复谏”,这个“复”是什么意思?一二再,再而三,复就是要很有耐性才行。这个耐性是从哪里发出来的?从孝心,从友爱的心,从尽忠职守的心,一定会持续去做得到。假如今天劝别人没有效果,我们要理解到问题不在对方,而在自己。当我们处处反省自己,那我们劝诫别人的智慧就会愈来愈高,自然而然别人就会感受到我们的真心诚意,一定会把他转化过来。所以,我们抱持一个态度,假如别人不听我们的劝告,是因为我们“德未修”,所以“感未至”,感应还没到。  “君子信而后谏”,君子劝别人有一个前提,一定要先对方很信任他,他才劝诫;假如对方还不够信任他,“未信,则以为谤己也”,假如对方还没有信任我们,我们就规劝他,他还会以为我们是不是有意中伤他。所以今天要规劝别人,首先要赢得对方对我们很深的信任。所以父亲、领导者,或者你的另外一半,你的朋友、兄弟对你有信任,你劝诫才会有效果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末学:翟红艳叩呈
 
 
感恩学长的分享!
注:以上修学报告由弟子规公益网读书会学长自行录入,弟子规公益网不作任何润色。

如何从其他学长的分享中受益?
   《礼记·学记》曰“相观而善”,善学者是“见人善,即思齐,纵去远,以渐跻,见人恶,即内省,有则改,无加警”,这样才能受益。
   

返回  

 
 

弟子规线装书

蔡礼旭老师主讲细讲弟子规  弟子规力行表在线测试  背诵弟子规联系考试测试题  

深圳弟子规公益网  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